个人简介
倪效宽,男,汉族,中共党员,大禹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曾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三等奖、南京市感动青奥人物、南京高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等,在核心期刊《标准科学》2015年第5期、《人民黄河》2016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2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个人事迹
每个人都不乏有三五个绰号,但却很少有人的绰号会超越姓名,他就是那个少数。在大禹学院,说起倪效宽,可能会有不少人表示陌生,但提到“法政先锋”,却是人尽皆知;“法政”和“我法”已经成为了同学们交流中最常用的称呼,法政之所以被称为法政,除了他的热爱法学在工科生中颇显与众不同,更在于他耿直的性格、刚正的气势和严谨的态度释放出的魅力。
初识倪效宽,只觉得他“又红又专”,严肃而不亲近。作为一个高中生党员,他对党的执念总是会让不熟悉的人有些不可理解。刚入学时,他是大禹学院2013级年级团支书,第一份比较重要的工作是团员推优,作为一个优秀学子云集的学院,同学们都还保留着高中的劲头,珍惜每一刻学习的时间,各班团支书们都表示这种工作不过是个形式,班级里商量一下就可以上报了,他不干,硬是要求在各班自习时同学们每人投票,并当场唱票,他则到每个班监督整个流程,同学们私下描述他当时就像个“门神”。团员推优如此,对党员更是严格,在党支部会议上,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让每个人扪心自问为什么入党,而那几分钟的沉静总让人感到肃穆;对于发展对象,他会投弃权和反对票,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影响人际关系的事,他的回答总是两个字:信仰。
因为信仰,他对公益和社会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18岁之后,他坚持每年献一次血,至今已累计1700cc,并在2014年获南京高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他一直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支教、青奥会、明长城、马拉松……总有他的身影,每一次公益,他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做起,以得到团队全体的赏识而结束。因为信仰,他主动承接诸多党、团事务,并力求最佳,组织的党日活动曾获河海大学最佳党日活动二等奖。因为信仰,他展现出独特的理想主义情怀,敢于异议,勇于发声,积极通过合理渠道为同学争取权益;他会相信,每个人都曾卑微,但并非所有人一辈子都渺小。问及做了很多的事但却没有留下多少材料,感不感觉吃亏,他说并不,因为公益不是功利,本就是为了回馈而非索取。
再识倪效宽,发现他还是个文科生。他戏称因为爷爷和父亲都是语文教师的关系,他身上也有半个文人标签。新生入学时,我们有“新生杯”演讲比赛,谁都没想到一个大禹院的小伙子力克群雄,一举摘得第一名;在后面的大学生活中,他还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江苏省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汇报比赛、“乐享青奥,筑梦河海”主题征文比赛以及“颂美丽心之灵,做幸福河海人”朗诵比赛中不断有所斩获;更享受在辩论队中舌灿莲花的经历。
他一直热爱的,是法学,是“挥法律之利剑,执正义之天平”。走进他的宿舍,会发现他的书架上层是几部现代文学名作和专业书籍,下层是满满的法学理论研究和一本本笔记;在平时,也会经常看见他前往学校隔壁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旁听,还会给同学们进行生活普法。出于热爱,他修读了我们学校的双学位,并获得了综合4.68的绩点。对法律的热爱,也铸成了他在平时的学习和科创中严谨、求真、摒弃功利的态度和对学术道德的无比尊重。
在文艺和法律双重标签的加持下,在理想主义情怀的笼罩中,院学生组织换届选举的演讲,让“法政先锋”这个班级同学私下取的绰号名噪全院,成为了超越姓名的代指。精心撰写的讲稿配上激情澎湃的声音,在提出学生自己的弹劾权时引爆高潮,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他的文采、口才、思想和个性,至今仍被学弟学妹们提及。
真正和倪效宽交谈后,发现他的独到在于思想和独立自主。他一直把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奉为座右铭,坚持评论每件事,不跟风;做每件事,不守循。让他介绍自己的处事准则,他总会说一个法学术语“自由心证”,他将其引申为做每件事时,不受舆论影响,按照自己的心去判断,“处世树为模,本固任凭枝叶动”。他经常关注时政,对热点事件总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而平时分析问题时也总会更沉静、更深入、更多元。
这种思考,让他的处事风格更为成熟,也成就了他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他会在做事前详尽的安排好细节,并考虑尽可能多的意外,做出预案,由此他在香港的街头做过香港居民对大陆和共产党态度的调查、进行过一人一包在西南穷游10日的自由行、带着同学行走甘肃。他会在遭遇挫折时自己承担,自己调节,高考他经历过复读,大学他经历过挂科,经历过人身攻击,但这一切的打击都成为他的财富,使他变得愈发坚强和成熟。他会在热爱的法学和所学的工学大相径庭时,从迷茫中走出,找寻学科交叉,开辟适合自己的道路。
问及他对河海的情感,他的表达也很诗性,他说当初选择河海是因为水的文化意象和“华夏水利千秋业,河清海晏民安康”的责任情结;而如今,“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勿稍迟;大哉河海奔前程,勿负邦人期”,只会使他继续为河海人的天命而奋斗。
有名留品,无位求尊;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倪效宽,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大禹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