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尹德扬,男,汉族,中共党员,能源与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3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挑战杯全国三等奖、蓝桥杯全国二等奖、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
个人事迹
林语堂这样说过,“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从大一开始,我就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总感觉它描述的是这样一个青春,阳光,正能量的场景。这样一个场景在我大学四年的每一个艰难时刻都会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也许这就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上大学的我们离开家乡,远赴象牙塔,也许就是为了练就一身“金刚不坏”。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大一开始,我就加入了院团委组织部并且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在组织里,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还记得第一次召开部门会议,听着学长学姐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总感觉有一种自信的光芒在他们周围闪烁,心想着自己也应该历练成这样的模样。
刚刚成为一名干事,“跟党走”的观念牢记心中,学长学姐指哪打哪。扫楼,贴海报,做表格等等,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认真得可爱,也正是那时的专注才能有后来的每一步。大一的学业繁重,有时候也会出现学习跟社会工作冲突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也想过抱怨,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埋下头认真来得踏实,提高自身效率有时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次鼓楼特校的志愿活动,因为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群有些特殊的小朋友,所以对于志愿者们有很多注意事项要提醒。部长将培训志愿者的工作交给我,我一开始很不解,不明白志愿活动只要肯出力就行了,为何要提前花时间精力培训。但是后来学长的叮嘱让我明白,既然是志愿爱心服务,我们就应该将爱心圆圆满满地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并且不能给志愿者留下任何安全隐患。于是我认真做了很多功课,最终带领着志愿者们完成了这一次志愿活动。从此,我就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细心和周到,因为也许有时候的一个“小洞”会慢慢变成大洞,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和灾难。
一年过后,我们来到了大二。坚定和踏实是我们用一年时间换来的品性,这时的我成为了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和年级组织委员。我们开始有了小学弟小学妹,成为了承上启下的一帮子人。独立承办一个又一个活动成为了我们新的挑战。“河海,我心中的一首歌”这应该是我遇到很重要的创新类活动,这个活动几乎贯穿了整个15年。
还记得是大二看完校园十佳歌手,周围一起走的同学在哼着歌,我笑侃“你咋不上去比赛?”他无奈地说,“要是能有自己院的好声音比赛就好喽。”于是能电院第一届“好声音”比赛的想法在我脑海中萌生。
此时,正逢河海百年校庆,我就萌生了把音乐与百年校庆结合起来的想法。在与学院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决定以河海大学校歌为契机做一个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了解河海大学的校歌,同时也为百年校庆做出了一份贡献。在与小伙伴们商量之后,我们将这个活动命名为“河海,我心中的一首歌”。这个活动在全校征集大家唱校歌的视频,希望能让一些还不了解校歌的同学能在河海百年之际记住母校的校歌。
大三上,我担任能电院团委副书记。回想起大二看的校十佳歌手大会,我非常想在能电院也办一场歌手比赛。在与学院老师商量后,我们决定以一场晚会“能电好声音”来结束河海,我心中的的一首歌活动。由于是我院第一次办这种音乐比赛,有很多经验不足的地方,于是我约上了我院各组织的骨干一起策划。我们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其中也遇到了很多坎坷,比如晚会因为比较大型所以赞助谈不拢。比如节目的安排以及出场顺序,比如邀请的评委等等。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坚实动力,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当时恰逢农夫山泉音乐维他命全国大学生音乐节,我们抓住这个赞助时机,敲定于平安夜举办第一届“能电好声音”。比赛的过程虽然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但是台上台下的小伙伴们都享受其中,最后的一张溢满笑容的大合影大概是我最能感受到成就感的地方。
时光走到大四,当前的我们面临着毕业,组织生活已经搁浅了大半年了,前几日,学生会的小伙伴又拉着一起筹备毕业晚会,记忆和激情一下子又被点燃。在会议室里跟大家讨论的时候才隐约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成为大一时所期待的模样。回望大学四年,我一直坚信一句话,“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股力量的支撑,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现在已顺利直博东南大学,但是我相信现在取得的荣誉只是冰山一角,同样这是一个新起点,我依旧期待五年后的自己还是能活成我现在期待的模样。
青春就是荣光,梦想就是信仰,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