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倍源,女,汉族,中国共青团员,公共管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013级学生。曾连续三年获得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于2016年10月获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国际微电影节纪实类二等奖;于2016年9月获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于2016年4月获第四届环太平洋大学生微记录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于2016年1月获台湾CMC创意数位行销营第二名;于2015年12月获哈佛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分析大赛优秀个人奖;于2015年11月获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微电影节优秀微电影奖;于2015年9月获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学习;于2014年8月获第二届南京青年奥运会优秀志愿者以及感动青奥人物;于2014年10月获第二届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一等奖。
个人事迹
一、目标坚定,规划明确
出国读研是我自高中以来的梦想,因此在刚步入大学时我便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留学准备计划,努力为之后的研究生申请奠定基石。我的留学规划以时间为线索:大一做好学习的本职,拿到高绩点,为未来三年的学习成绩打下基础;大二完成与留学申请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出国交流,提前体验国外的学习氛围;大三收获国际奖项,并考取托福与GRE的高分;大四撰写文书,梳理四年的经历,进行最后的申请冲刺。
三年多以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专业前三浮动,大三学年成绩专业第一,并且在大四上学期获得了满绩点。进入大学以来,我每年都能申请到学业优秀奖学金,每一学期都会获得单科第一的好成绩,并且由于积极的上课态度、认真的课后作业以及优异的考试成绩得到许多专业课老师的好评。大三学年,我成功获得了112的托福高分与327+3.5的GRE高分。
二、交流实践,步履不停
我在大二暑期获得了江苏省对外交流政府奖学金,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在宾大博物馆学习考古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不仅近距离研究陈列于展馆的藏品,更是了解到了展馆背后更大的世界。全英文的学习环境、繁复生僻的专业词汇并没有使我退却,更激起了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上手触摸木乃伊、独立使用显微镜、近距离观察研究古希腊罗马遗物、亲身体验日本染布工艺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要求通过五大感官的接触从多角度思考,从而学习如何保存前人的研究所留下的珍贵资料、如何修复因各种原因被毁坏的藏品、如何判断文物的特点以及研究的切入点、如何从考古挖掘出的大量文物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等。或许几十天的学习还并不够真正了解到其中的精髓,但我却在学习理论与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全新的思考,教授的肯定,以及优异的结业成绩。
在大三寒假,我获得了参与中时旺旺集团举办的台湾创意行销训练营的机会,前往台北进行培训与竞赛。我作为队长,带领来自天南海北、甚至在见面之前都是陌生人的队员参加为期一周的比稿比赛,迅速在来到台北的一天之内与整个团队打成一片;听取来自海峡两岸广告传媒公司高管的意见与建议,参与培训,并在最后的比赛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比稿比赛前的前一天深夜,我们团队由于不满意目前的创意,将所有的想法推翻重来,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坚持了下去,在比赛前12个小时内重新想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创意;我作为团队队长,在讨论中不放弃每一个人任何一个微小的想法,引领头脑风暴的方向,最后负责制作PPT,并上台做出了收获评委一致好评的比稿演讲。
三、日积月累,终获回报
由于不断的尝试与努力,我参与制作的纪录片《太阳花》获得了大学生国际微电影节纪实类二等奖、环太平洋大学生微记录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中国·天津国际微电影节优秀微电影奖等国际奖项。在2015年,我参与哈佛大学举办的社会经济分析大赛,荣获优秀个人奖。
在经历了大四上学期半年的申请之后,今年三月份,我已经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城大学、波士顿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以及佛罗里达大学九所美国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并拒绝了包括哥大在内的八所学校的邀约,确定前往西北大学就读整合营销传播学专业。我的录取事迹首先在河海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出,并先后被新浪江苏、现代快报、网易新闻、搜狐教育、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在将近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朝着梦想坚定不移地迈步前行,从未止步停息。经历了诸多困境与挫折,达到了最初的目标。然而,再多的成绩也只是过去,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但在大学宝贵的经历之后,纵然通往未来的追梦之路依旧荆棘遍布,艰险重重,我也会不忘初心,加倍努力,积累实力,回报学校、老师与同学给予我的期望、鼓励与帮助,继续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