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到1985年期间,青海省水电设计院邀请顾淦臣教授专程来青海,为水利厅和设计院、工程局的技术人员举办面板坝专题讲座。
顾教授在讲课过程中,谈到了关门山水库拟采用混凝土面板坝坝型,正准备施工。我们听了后感到在青海这种砂砾石料很丰富但却缺少黏土的地区,这种坝型非常适合我们目前正在设计的《黑石山水库枢纽》、《小干沟水库电站》等工程,应当是首选坝型。然而当时青海有些主管设计院的厅、市建委领导却很不认同,坚持要在《黑石山水库枢纽》主坝上选用粘土心墙坝。我一个项目负责人当然无力抗拒,只能按领导意见开展工作。最后主坝选用了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宽3m,最大坝高34.5米,坝肩开挖边坡1:0.2,主坝总体积26万m3。主坝北段为小孤山,由于小孤山以北基岩急剧下倾,是巴音河河床古河道,溢洪道和副坝就坐落在古河道的砂砾石基础上。显然副坝再也不可能按主坝那样用粘土心墙坝防渗了,必须另想办法。当我看到顾淦臣教授在《水利规划设计》及河海大学有关刊物上发表的土工膜防渗的文章后,感到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副坝防渗的方案。也许是我对没能争取到在主坝上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坝”方案心有不甘的因素吧!我就把防渗土工膜和上面的护坡板组合在一起,按面板坝的工作原理称为《复合土工膜面板》和《复合土工膜面板坝》。
当年逾古稀的顾教授及夫人原教授第一、二次来青海考察时,我们请他顺道考察了《黑石山水库枢纽》坝址,顾老师肯定了我们这个副坝防渗方案,并同意我用复合土工膜防渗的水平铺盖,铺设长度按十倍坝高来布置。这个副坝防渗方案在《技施设计》上报时,倒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也许是专家也表态了的原因吧!估计因仍有一些领导对土工膜面板坝还不太放心,所以在批文中对副坝的土工膜防渗方案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就算通过了。
在设计院张江甫院长的坚持和直接指导下,小干沟水库电站的大坝初选方案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面板坝。最初的初设方案图由袁辉同志设计(青琮校核)。对此选坝方案,上面领导层分歧很大,为了减小阻力,张江甫主动请缨要求调离设计院到小干沟工地,从设计到施工进行现场设计,坝型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坝方案。抽调袁辉、陈谦等设计人员常驻工地,由张江甫直接领导,后来成立小干沟工程局,张江甫任工程局局长,潘笃庆、袁辉、陈谦等同志都先后参加了设计组的工作。在上述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张江甫(院)局长前后三次邀请年逾古稀的顾淦臣教授去青海讲学和考察。温泉水库库底全部采用了顾教授推荐的复合土工膜防渗,它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土工膜防渗水库。
回顾青海水电建设历程,顾教授在土石坝工程、特别是复合土工膜用于大坝防渗的理论和实践是卓有成效的。我们感谢顾教授和夫人在年逾古稀时三次造访青海讲学和考察,为青海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贡献。青海省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感谢你!青海人民不会忘记你!在你百岁华诞之时特撰此文以誌纪念。
最后我们以这张与顾教授夫妇在北京与我们的合影作为此文的结尾,并衷心祝愿顾教授夫妇健康长寿!(青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