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自行车

在河海读书期间,每当有同学骑车从身边飘过,总免不了被那清脆的叮铃声勾起一阵羡慕。那一天,顾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去骑一辆自行车,真的是喜从天降。我几乎是一路小跑地赶到山阴路,在顾老师楼下拿到了那辆自行车。车身有的地方已经透出斑斑锈迹,表明这辆车已经使用了不短的时间,但被保养得非常好,骑起来轻松省力,刹车也特别灵。从此,它每天伴随我穿行在河海校园里,在宿舍、食堂、教学楼之间反复刻划着学习生活的轨迹。

那时候顾老师住在山阴路的老公房里,房间不大,书籍堆得满满的,有点挤。冬天生一个老式的炉子,上面烧一壶水,特别温暖祥和。我们这些学生个个年轻力壮啊,都会主动帮老师家换煤气罐,拎着煤气罐上下楼也是轻轻松松。一进门,顾老师和原师母都会起身热情的招呼。等把煤气罐搁置好,又招呼过去围炉坐下来聊会儿。我也趁机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请教一些疑难问题。顾老师说话不紧不慢,思路极其清晰,分析问题举重若轻,总能一下子抓住关键,三言两语之间拨云见日。除了谈学习,顾老师还经常和我们聊聊家常,关心我们家里长辈的健康。为避免影响老师休息,我一般也不会逗留太久,离开时老师常在门口挥着手,我们走到楼梯间转角时还和老师挥手致意。

顾老师来给我们上课非常准时,经常戴着帽子拎着包,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精神矍铄、朴实儒雅,是真正大学者的气质。即使骑车去教室花不了几分钟,我们都会提前进教室做好准备,满怀仪式感。上课时,顾老师渊博的专业造诣、丰富的实践阅历和精深的科研经验,春风化雨般帮助我们梳理脉络、释疑解惑,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下课后,我会推着自行车陪伴顾老师走一段,路上还可以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分别时顾老师就像对着自家孩子一样,总少不了叮嘱一声骑车要当心。进师门久了,我们都知道老师对学问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成就大、声望高却一点架子也没有,待人平易亲切、温润不争,内心宁静平和,生活怡然自得。

这辆自行车一直被我细心看护着,车况非常好。但还是发生了一次意外,那天我到楼下取车时发现车子倒在地上,轮圈、辐条明显有被压过的痕迹,部分发生弯曲变形了。车子不能骑了,我急忙推到修车铺,修车师傅说一只钢圈得换掉,但价钱不便宜。我只好惴惴不安地打电话到老师家:

“顾老师,我们的自行车被压坏了。”

顾老师立刻关心的问道:“人伤了吗?”

“人没事。车停在楼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了,被别人把轮圈轧变形了。”

“哦,那就修一下。”

“修车师傅说压得太厉害,得换一只轮圈,还挺贵的。”

“没问题,你先把车弄好,修车钱我给你。”

几句话就让我把心安定下来。车修好后,我更爱惜了,停车也不敢马虎,一定要找个安全的地方。

毕业离校前,我把车子擦拭得干干净净,还到修车铺讨了些润滑油在齿轮位置点了点,也算一次小保养,然后才转交给师弟。这一刻,还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能把它移交给合适的人也是一种传承吧?

转眼过去二十来年,期间老师搬家到新的教师公寓,那辆见证过多位师兄弟求学之路的自行车已不见在用了。

冬夜回想当初刚骑上那辆自行车的兴奋到移交它的郑重其事,往事历历在目,心情还是那么温暖。(储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