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

--追忆受郑守仁院士教诲的二三事

来源:河海大学发布时间:2020-08-21

惊闻郑守仁院士与世长辞,悲痛万分!回想最后一次见郑院士,还是2018年冬在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的一次专题研讨会上。那天他身体很虚弱,但还是坚持从医院请假到会场,作完主旨报告后才回医院。郑院士时来去匆匆,只是在握手时短促地问候了一下,未想一别之后,天人两隔。追忆郑院士教诲,斯人虽远去,但大师风范历历在目,精神丰碑永驻心间。

1982年我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毕业来到长江委,就经常听到一个劳模的名字,郑守仁。他是河海学长,也是长江委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建伟业,扎根工地作奉献,无数感人的事迹在长江委人中间口口传说。有朝一日,能在郑总的领导下围绕三峡工程开展水文业务工作,亲身体会了郑总的科学造诣,感受到郑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不禁感叹三生有幸!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后,我开始了与郑总的直接业务联系,更多的接触是在2003年三峡进入围堰发电期后,以及2009年以后三峡连续十年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的阶段。相处的过程中,我长期受到郑总的教诲,也深切感受到郑总对水文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现撷几件永难忘怀的事,以志纪念。

郑总对水文泥沙问题一直非常关注,在业务上,他思路清晰,能够把握整体方向;在具体要求上,他细致入微,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为人上,他言传身教,倾心提携后辈。三峡工程进入施工乃至运行期阶段,长江委水文局一直按水利部和三峡集团的布置配合开展水文泥沙观测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接手这项工作以后,郑总根据三峡以及后期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水电站的工程需求及时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帮助我们协调有关方面推进各阶段规划的编制和实施。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运用以后,郑总非常关心三峡上游和入库泥沙减少、重庆库尾和变动回水区冲淤、常年回水区淤积和水库排沙比,以及长江中下游因“清水下泄”引起的沿程冲刷等重大问题。他多次听取我们的汇报,并亲自到现场实地查勘,身体力行教导我们,搞水利工作必须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我们的分析,上游来沙减少主要有上游建库拦沙、水土保持作用减沙、主要产沙区的暴雨致沙阶段性减弱以及河道采砂等原因,郑总要求我们对其成因和各自所占比例作深入分析,并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其科学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受益匪浅。此间,郑总非常重视对年轻后辈的培养,多次把我局许全喜博士(现为水文局副局长)叫到身边一起研究。在郑总的关心指导下,许博士取得了长足的学术进步,在三峡工程泥沙学术圈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代表长江委到三峡集团作的泥沙专题报告,得到了陆佑楣院士“第一次将三峡的泥沙问题说清楚了”的高度评价。

在工作中,郑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峡工程2008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在中下游地区要求减轻防洪压力的情况下,防汛调度部门依据水文气象预报,在“防洪风险可控,泥沙淤积许可”的前提下,多次对中小洪水进行了拦滞洪调度实践,有效发挥了三峡水库的防洪效益。但是,实施中小洪水拦洪控泄调度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如库水位超过汛期限制水位机率增多、减小了水库排沙比等。对此,郑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几次找水文局等单位和部门作专门研究。郑总提出,要采取设定中小洪水滞洪调度启用条件,使防洪风险可控,相机适时控泄流量检验下游堤防抗洪能力,防止河道萎缩,降低防洪风险;实施汛期沙峰排沙调度和汛前水库消落期的库尾减淤调度,不断探索“蓄清排浑”运行新模式,以减小水库泥沙淤积风险。这些观点完整地体现在2015年郑总发表的论文《三峡水库实施中小洪水调度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中,也为水文局开展中小洪水预报、汛期排沙及库尾减淤预报调度指明了科学方向。记得当时郑总对我说,汛限水位是初设定下来的,因此不要拘泥于从变动汛限水位这个角度来研究问题,而要从中下游防洪的实时需求出发,研究动态运行水位下的中小洪水调度问题。受此启发,水文局这几年也做了一些工作,退休后,我整理前几年的思路和成果,在2020年7月的《水科学进展》发表了论文《三峡水库汛期控制水位及运用条件》,也算是对郑总英灵的一份告慰!

郑总一向非常支持长江水文工作,他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基层看望水文职工,并听取一线水文工作者的意见。在三峡工程施工期,郑总就多次帮助协调解决相关水文工作的开展。他非常关心当时三峡截流龙口水文预报,深入到我局前方预报组和测报现场,与工程师一起探讨。水文局所属三峡水文局地处宜昌,受郑总关注最多,他经常下到水文测站和测验现场看望和调研,与同志们就三峡的水文水情交换意见。在大渡河瀑布沟工地调研考察时,他还专门看望我局派出的前方施工预报组,使预报员们深受感动。2008年中国工程院组织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我受命配合水文防洪评估课题组工作,专家就三峡工程以下长江中游的河道泄洪能力,要求我委有一个准确评估。回汉后我即请示,郑总深知兹事重大,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安排时间听取我的汇报,并要求水文局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提出宜昌、沙市、城陵矶、螺山和汉口等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报告。此后不久,郑总专门召集长江委科技委开会讨论,对“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中游各站水位流量关系,中低水在同流量下水位有所降低,中水部分基本稳定,高水部分受年际间来水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线波动较大,但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这一结论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结论也为这十几年的实践所证明。

郑总平时看起来只是埋头工作,不善表达。其实,他是深藏热心而不怎么流露的人,也有一份平常心。我曾经在出差空余间隙,和郑总有一次促膝长谈的机会。郑总谈到了只要三峡工程需要,他将在工地坚守到竣工验收的那一天,谈到了如何对网络媒体正面回应和耐心解释关于三峡工程的种种议论,谈到了他年轻的时候在乌江渡工地当设代,曾经因为施工方对导流洞汛期封堵不当而差点丢了性命的故事,也谈到了他的老同事—我过世的岳父,并关心询问我家人情况。那时,他就是一个平常的长者,一个娓娓道来的邻家老人!三峡工程进入试验性蓄水期后,三峡设计代表局前方大部人员逐渐撤回武汉后方,为了一位党政干部的安置,兼任三峡设计代表局局长的郑总,一辈子不求人,却专门给我打了电话,让水文局支持一下,这让局领导班子感动了,事情很快得到了落实。

郑总对同事的工作生活时刻关心,但自己在生活上却非常简朴节约。2014年6月,我随委领导到三峡工程前方出差,陪同到访了郑总夫妇在三峡前方的“蜗居”。三两句寒暄后,话题即转回到三峡工程。以前也听说过“工地院士”郑总在前方的住处小而简朴,只有18平米,布置了简单的家具,真正亲眼看到,同行的人内心都感到了一份震撼。谁能想到,一位著名的院士,三峡工程的总设计师,居然蜗居在此集体公寓,而且一待就是26年!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事业上,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虽然郑院士没能亲眼目睹三峡工程的竣工验收,但院士的科技丰碑已无形地镌刻在三峡,院士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院士离去,山河悲泣,流域连降大雨;毕生心血所铸大国重器,有效拦峰削峰,守护了长江安澜,岂非天意?足以告慰英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者: 王俊,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委委员、水文局原局长,1978级陆地水文专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