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级校友高而坤:他将培养年轻接班人视为己任

——记郑守仁院士的两件事

来源:河海大学发布时间:2020-08-19

 杰出的水利专家,令人尊敬的郑守仁院士离开我们了。由于年龄和工作岗位的差异,我与郑院士很少有接触机会。但是,就是为数不多的接触,郑院士已经留给我难以忘怀的记忆,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在我的记忆中有他深厚的学识水平、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道德情操,还有他把培养年轻接班人视为己任的长者风范。

1995-2001年我在水利部人教司任职,负责部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当时,正是水利行业加强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选拔时期,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职称评审。郑院士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审委员会的专家,1995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审会上,我第一次认识郑院士。由于申报晋升职称的人员多,能晋升的指标有限,参加职称评审会,评阅晋升职称人员的申报材料成为一件苦差事。会议期间,平均每位专家要评阅10多个申报人的材料,材料摞起来超过50公分高。专家评阅时要对照标准赋分,还要记录,准备向大会介绍申报人的情况,时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那时,郑院士已是著名水利专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并兼任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从来没有缺席评审会,认真评阅、介绍每一份材料,提出改进评审工作的意见。1997年他当选院士后,仍然以一位评委的身份参加职称评审会,一如既往认真评阅那厚厚一摞的材料。工作人员看了不过意,想少分些材料给院士评委。可是,郑院士坚持按平均分担,完成自己评阅任务。郑院士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客观、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赋于重任,解决人才断档问题,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不要特殊照顾,以免增加其他评委的负担。郑院士为人师表,高质量工作、低身段为人,全力支持技术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给职改办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999年5-6月,我到长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为了听取郑院士的意见,到达三峡工地。当时正是下午2-3点钟,高温天气下,万里无云,烈日当空,几乎要把大地烤干。按约定的时间,郑院士从工地匆匆到了设代局的简易办公房。只见他满脸汗水,头戴草帽,上身的白色圆领衫已被汗水浸透,下身穿着一条短裤,手上拿着一条白毛巾,几乎像个老农民。我问郑院士,怎么中午还在工地。他说,每天都要去工地,知道你要来,不知道要谈多长时间,中午先去工地转了一下。顿时,我从内心感到非常抱歉,来听取郑院士的意见,未考虑郑院士对工作时间已有安排。郑院士却先说起,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事情太重要了,我的工作可以调整。其实,他的调整就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了工地。面对这位工作如此敬业,待人如此谦和的院士学长,我再说任何抱歉的话,都显得多余。我们就在设代局的兵乓球台边坐下,谈起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后备干部队伍情况。记得郑院士主要讲了他对后备干部建设的看法,一是委领导班子年龄偏大,培养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二是青年后备干部必须是德才兼备,要到实践中锻炼;三是要压担子、多指导、严要求。然后,郑院士如数家珍,一一介绍了他所了解的青年干部的情况。谈话一结束,郑院士就急忙又赶回他时刻牵挂的工地现场。转眼20多年过去了,郑院士在三峡工地的形象和他对培养青年干部的谈话已深深刻入我的脑海,成为永久的记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郑院士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事业的传承,他同时把培养年轻的接班人视为己任,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风范形象与他对水利作出的贡献一样长存。

 

                                        73级校友高而坤

                                     202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