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84级校友孙雪涛:深切怀念学长郑守仁

来源:河海大学发布时间:2020-08-12

2020726日,惊闻郑守仁院士辞世的噩耗,哀思如潮,百感交集。

虽然我与郑守仁院士相处时间不长,但共同的河海情缘、水利情结、三峡情怀把我们连得又很紧,往事再现,思切种种……

1991年我刚到水利部工作时,郑守仁院士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委)副总工程师,主持设计了著名的葛洲坝工程,已经是水利界的“名人”。那时我并不太了解他,只听说他是安徽人,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既与我是很近的老乡,又是同专业的校友,倍感亲切、引以为豪。后来我多次到长委出差,但都未曾谋面,得知他常年驻守工地,心中钦佩之感更甚。

直到1997年11月,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时,我才见到了传说中的郑守仁院士,并因为三峡工程,有幸与他有了几年较为密切的接触,加上河海大学同班同学刘芝贵就在他的手下做设计工作,自然就多了一些来往和交流。

原来生活中的郑院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一点都没有架子,一般三句话总会回到三峡工程技术上来。当他知道我们之间有这么多缘分时,深情地对我说:“我们从小在淮河边长大,深知水患灾害对老百姓带来的疾苦。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报考水利专业,参加治淮事业,是许多淮河青年的共同心愿,你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是啊,学水利真好!许多淮河儿女至今对学习水利、报考河海大学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

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为了把这一千秋大业建成世界一流工程,中央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建委),从全国遴选了一批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三峡公司)作为建设单位,由原水电部副部长陆佑楣出任总经理,水利部总工程师袁国林、长委副主任王家柱、云南漫湾工程管理局局长贺恭出任副总经理,成都水电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张超然出任总工程师,还有湖北省推荐过来的年轻有为的正厅级干部李永安担任副总经理,李永安后来成为三峡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和张超然后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施工队伍也都是战绩赫赫的王牌战队,如善打硬仗的葛洲坝工程局;业绩显赫的三七八联营体(水利电力部水电工程三局、七局、八局);刚从青海龙羊峡下来的水电四局和云南澜沧江梯级开发下来的水电十四局,组建而成的联营体,因为他们来自青海和云南,大家都喜欢这个既雅气又有寓意的名称“青云公司”;还有从西藏转战归来的武警水电部队等等。

在三峡公司成立之前,三峡事务主要由长委承担,三峡工程的规划论证设计,几代长委人奋斗了半个世纪。此时的长委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肩负起了长委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的千斤重担。这一切都像是生命的安排,一个个水利水电工程界闪耀的明星,就像是为三峡而生、为三峡而准备着。

从1997年大江截流到2003年首台机组发电的6年时间是三峡工程二期,也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1400万方的混凝土浇筑量,高峰期年浇筑量达548万方,施工强度之大前所未有。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对党和人民负责,同时也为了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对社会有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在时任总理朱镕基的提议下,成立了国务院三建委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由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谭靖夷、罗绍基等院士专家坐镇把关。面对三峡工程这么一个超级工程、这么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队伍,他们对工程建设负责,谁又来对他们的建设负责呢?这也许就是国家成立三建委专家组,请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等水利“泰斗”出山的用意所在。

当时,我是专家组组长钱正英的秘书,因为也是水工专业出身,自然就参加了专家组下设的工作组。天津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魏永晖既是专家组成员,也是工作组组长,带领我和闫蜜果、李永立、尹显俊等几位年轻工程师为专家组服务,负责日常专项检查,并每年在三峡工地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面检查,向国务院提交质量检查评价报告。

专家组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极为严格,在混凝土浇筑体量大、施工队伍多、作业面多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错台、漏振、蜂窝、麻面、裂缝等质量问题,就连80多岁高龄的两院院士张光斗先生,都不顾年迈坚持亲自到施工现场检查。翻开张光斗先生当年在工地的照片集,总能看见郑守仁院士在张先生的左右。在工地,聆听两位高手在技术和方案问题上的问答,是我们最难得的学习机会。关于三峡工程导流底孔是否全部封堵等问题,这些争论是我们在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看到这些照片,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在三峡还有一件至今让我难忘的事。有一次,张先生白天现场检查完后,又安排我和几个年轻的工程师,晚上12点以后到多个混凝土浇筑现场进行“夜间偷袭”,突击检查混凝土浇筑开仓之前三方监理现场签字、旁站监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现场发现的问题连夜撰写质量检查报告,这次检查在工地引起不小的震动。第二天,郑守仁院士就把我们几个请过去,认真听取我们这些“后生”的意见,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安排督办,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对一些提的不够准确的问题,以老学长的身份与我们交流探讨,犹如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水工技术课,让我们从心底里更加敬佩。他告诉我们,为了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他们以“千年大计”为目标,制定了一套比国家行业标准还严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对裂缝的控制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三峡工程这样的“国之重器”自开建以来,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高度关注,由于信息不对称,各种议论不绝于耳。记得有位专家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说,三峡大坝耐久寿命只有50年,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犹如混凝土大坝的“癌症”,无法解决。这封信震动了中央高层,我们举全国之力建设的三峡工程,寿命怎么只有50年?中央要求三建委认真研究、给出明确答复。三建委安排钱正英、潘家铮等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其实长委设计院、长江科学院很早就开始对混凝土大坝耐久性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比如对砂石料取材、水泥型号选择、混凝土配合比、碱骨料反应、抗冻融耐久性等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不断优化,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记得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文伏波和郑守仁院士代表长委就这些问题专门进行了汇报,从他们坚定的眼神、肯定的语气、翔实的数据里,我读懂了什么叫科学精神。正是郑院士及广大三峡建设者这种科学民主、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精神才铸就了伟大的三峡工程。

每次回想起与郑院士相识相交的点滴往事,我总感觉到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他那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永远激励着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郑守仁院士、我们尊敬的老学长走了,他用一生践行了“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河海校训,为我们河海人、水利人竖起了一座永久的精神丰碑。

我们的老学长,我们敬仰您,愿您一路走好!

水工84级  孙雪涛

                           2020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