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海波平 孤岛变绿洲

——访中交三航局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项目部总工程师赵辉

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0-24

【个人简介】赵辉,中共党员,上海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航道工程专业,先后参加过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东海大桥,长兴造船基地、印尼公主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等项目的建设。2012年9月,赵辉从印尼项目调回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工办,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项目部总工程师。

时至今日,赵辉和他的团队在东人工岛孤岛上坚守了五年,用双手搭建起雄伟壮丽的建筑群,远远看去,就像是伶仃碧波中的一颗璀璨珍珠。在工程交付之际,赵辉向自己,也向两岸三地的人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滴水不漏的承诺

港珠澳大桥的南端是大屿山,香港国际机场就坐落在大屿山的赤鱲角。平均每隔一分半钟,就有一架飞机从伶仃洋上空低空掠过。普通的斜拉桥结构的桥塔高耸入云,无法满足飞机低空飞行的要求。为了保证香港国际机场的正常运作,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采用桥、岛、隧工程,即非通航孔桥连接口岸岛与人工岛,海底隧道连接东、西人工岛。要实现港珠澳大桥海底海底隧道与人工岛的对接,赵辉和他的团队需要在三航局承建的东人工岛内修建一条长230米、最宽72米、最高11米的隧道暗埋段,“要满足120年的使用寿命,隧道不能出现渗水,”这让之前没有隧道施工经历的赵辉感到茫然。

相比工厂化整体式预制沉管,在外海孤岛环境下采用分层现浇施工的东人工岛暗埋段,其控裂难度更大,而且业主要求东人工岛在暗埋段控裂方面要突破先行施工的西人工岛。“如果提不出合理的控裂方案,暗埋段将无法开工”,压力和挑战面前,赵辉没有半步退却,而是组建科研团队,开展专项技术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赵辉和他的团队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经过仿真计算分析、现场多次对比模拟试验,提出了系统的控裂方案。方案经专家、监理和业主批准后,赵辉站在凝聚了他们辛勤付出的模型试验块前,满脸笑容,似乎在诉说,希望这些试验块能为正式施工带来好运。

“外墙没有出现裂缝”,典型施工的成果鼓舞了每一名建设者,而赵辉并不满足典型施工成果。“现有方案仍有优化改进空间”,赵辉从提升质量、提高工效的角度对控裂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形成了成熟的控裂工艺。在做好混凝土温控和合理控制施工分段的基础上,沿用底板和外侧墙身一起浇筑的大U型原则,彻底解决了外侧墙开裂问题,技术上将达到隧道120年的使用寿命。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从2013年底开始,赵辉用他的创造力和汗水,成功解决了分段分步浇筑超大尺寸现浇暗埋段隧道混凝土墙身裂缝控制这一世界级难题。2015年6月,东人工岛暗埋段结构提前两个月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赵辉被港珠澳大桥管理方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暗埋段控裂施工工艺(浇筑分层缝上移)经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国内先例,并获得了“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一控裂工艺不但适用于港珠澳大桥,而且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可为中国大型工程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永恒不变的创新

在东人工岛施工过程中,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非通航孔桥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平面位于一个半径为5500m的大圆弧上,而且左右幅不对称。更麻烦的是,受匝道影响桥面变宽,受桥面横坡影响桥断面变高,纵向二联又从三箱室变为两箱室,没有一跨箱梁的断面是一样的,定型模板不能使用,这给施工带来了极大难度,成本也难以控制。

对此,赵辉凭借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和团队成员一起,研制出了钢木结合、可调节、可移动的模板单元体系。该模板工艺可以充分实现模板的周转使用,还能满足箱梁的截面变化。说到技术,赵辉滔滔不绝,为我们介绍起他们的“独门秘器”:一方面由箱梁外模和翼缘板底模形成一个整体的移动模板单元,每个移动单元支架通过预留30cm的模板作为拼缝,通过以直代曲,适应箱梁的弧线变化。所谓以直代曲,就是把曲线分成若干段,分割出来的曲线再通过若干小直线通过拼缝连接实现。另一方面,每个外模移动单元支架通过三个不同位置的斜撑调节,可以适应箱梁纵向坡度变化;在内模支持体系中,采用可调节对撑杆适应空腔宽度变化。“过去模板是定型的,我们对它进行改进,使它既可以移动,也可以调节,这样就可以循环适应箱梁的宽度和坡度的变化。”赵辉的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图纸,甚至有一段时间是边设计边施工”,在箱梁浇筑完成的时候,可变模板的技术也成熟了。

模板的移动通过事先铺设好的轨道来完成,一段箱梁浇筑完成后,用卷扬机将模板拖拽到下一段待筑箱梁,就实现了“流水线”作业,加快了施工速度。“一开始一段箱梁要浇筑两个月,到最后一段只要25天,整个386米箱梁的浇筑只用了8个多月。”赵辉和他的团队对新模板、新工艺的运用得心应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箱梁的裂缝,达到箱梁外观和质量的“高标准”,赵辉他们通过工艺改进,将原先的两次浇筑优化为全断面一次浇筑,不但提高了箱梁的施工质量还大大加快了箱梁的施工进度。

敢于挑战“素颜”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首次大规模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清水混凝土有着混凝土中最高级的品质,它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体现的是“素颜”的品位,就像一位美丽的素颜姑娘一样。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中,东人工岛现浇挡浪墙、岛上现浇隧道敞开段墙身和岛上房屋建筑,都大量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

 “国内没有成熟的技术规范,我们很多人更没见过清水混凝土成品。”没有施工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让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建设者们犯了难,“都说摸着石头过河,可是连石头都没有啊。”这个时候,赵辉却敢于挺身而出。

从2014年10月开始,赵辉带领着攻关团队,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大量对比研究和现场试验,编制了一整套系统全面的清水混凝土技术、管理体系,在清水混凝土模板拼装、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振捣、成品养护等方面形成具体方案,并于2015年3月通过国内外专家评审。

然而,在项目部满怀信心开始正式施工后,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滞后泌水,导致清水混凝土成品表面出现砂线。“就像如花似玉的美女脸上长了雀斑一样”,赵辉形容说,“更严峻的是我们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对于这些出现瑕疵的成品,赵辉和他的团队没有选择“将就”,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将这些次品推倒重建。

“我们把最好的材料都投入进去,却出现了并不理想的效果,看来是‘养尊处优’的混凝土得了‘富贵病’,只有退回去找原因”,赵辉为查找问题的症结指明了方向。

从那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赵辉带领试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逐项排查,不断调整配合比,继续进行现场模型试验,最终将滞后泌水的根源锁定为集料级配问题:因砂石料冲洗太干净,细料不足而引起混凝土出现不同于常规的怪现象,俗称混凝土“富贵病”。解决了“富贵病”难题,东人工岛清水混凝土施工才算走上了正轨。

随着工艺的不断成熟,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清水混凝土施工逐步驶上了又好又快的生产快车道。而今走在东人工岛上,一眼望去,大规模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群随处可见,表面皎洁如玉、纤柔若丝,着实像一位美丽的素颜姑娘。其中东人工岛敞开段中墙结构和减光罩合为一体,更是美不胜收,宛若伶仃洋上的一颗洁白的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每每世界各地前来岛上参观的人,总要给这美丽一角点上一个赞。

寒窗苦读成巨匠

赵辉工作上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品质在他学生时代就培养起来了。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流行“读书潮”,在河海大学读本科的时候,赵辉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整天只知道死读书,像个书呆子。”他的所有空余时间几乎都给了选修课,甚至在周末的时候,也会跑到南大同学的课堂去旁听。因此,赵辉毫不心虚地说,他是他们那一届港航学院学分修得最多的人。在本科生期间,赵辉就对自己的未来作好了打算,并不打算读研究生,而是早点工作,早点为水利事业出一份力。他也很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要么设计,要么搞施工。”因此,赵辉选修课程时,也是奔着这两个方向去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学起来就不仅仅是为了修学分,而是为了提升自己了。

赵辉记得在他本科生阶段曾经选修过一门关于地基处理的课,答辩专家是后来的河海大学张长宽校长。在答辩快结束时,张校长问了他一个问题:“施工时打桩打不下去怎么办?”当时的赵辉对这类施工问题只有一些粗浅的理解,所以他只能凭借有限的知识尝试性地作答。虽然赵辉对自己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但是他的回答没能让张校长满意。在赵辉答辩结束后,爱才心切的指导老师王云球想为他争优,王老师觉得赵辉能答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给一个“优”;而答辩专家却认为他的回答离正确答案还是有差距,只能给一个“良”,这个人情专家不能给。在这次“交锋”中,老师们实事求是的为学态度占了上风,赵辉毕业答辩的最终成绩是“良”。这是赵辉本科阶段的一个小遗憾,也恰恰可以看出河海教师对学问的一丝不苟。

“严师”才能出“高徒”。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这些老师对赵辉的言传身教帮助他更快更好地融入了工作。本科学习过程中赵辉“广撒网、多捞鱼”,对专业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所以接触到工作上的一些技术问题时,赵辉就像是温习了一遍功课。就算遇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之下,赵辉也有底气解决好。“现在的毕业生和我们那时候比起来,知识储备上确实有差距。”赵辉希望在读的河海大学学生能够低下头来,脚踏实地,学好知识。

“本科时期的书还留了几本有用的没扔,现在还在家里,像《土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之类的,还有《工程英语》。”赵辉在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经常会到这些“老书”里去寻找解决方法。每每翻开这些书籍,恍惚间他像回到了二十年前,回到了寒窗苦读的日子,老图书馆里盘旋而上的旋转楼梯也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久久散不去。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当耳边传来阵阵赞叹时,赵辉总是自嘲地笑着说:“只是港珠澳大桥120年要求太高、标准太严了,我只不过是120年质量的履行者。”赵辉正是把自己当成一名质量保证的履行者,以一名工程人的名义担保大桥质量,做大桥的守护者,为筑起港珠澳大桥竭尽全力。(文/王炳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