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记中交四航院港珠澳大桥临时航道设计负责人谢华东

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0-24

    【个人简介】2018年的春天,经过无数优秀工程师们的辛劳,8年的不舍昼夜,最终汇聚成一条白色的“巨龙”跨越在了伶仃洋之上,这条“巨龙”的建成震惊了世界,它成为了一个奇迹,它也成为了一份证明。

    而在这条“巨龙”之下的伶仃洋上有着一条十分重要的广州港出海航道,它是广州港、东莞港、中山港、深圳港(西部港区)四港共用的主航道,是相关港口的“生命线”,也是一条极其繁忙的国际航道,年通航3000吨级以上船舶约50000艘次/年,平均每天100多艘次,最大通航船舶为20万吨级集装箱船和30万吨级油轮(空载)。广州港作为国内第二个亿吨大港, 2017年总吞吐量已达到5.9亿吨,加上东莞港、中山港、深圳港(西部港区),四港(区)2017年合计吞吐量达到9.87亿吨。如此重要的航运要塞,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势必会影响到“大动脉”的运营,所以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为了保证航运畅通,保障相关港口的正常运营,港珠澳大桥临时航道工程也就因此诞生了,而这项工程的设计负责人是来自四航院的设计师谢华东。

缜密 严谨的负责人

     谢华东目前就任中交四航院副总工程师,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他全程负责和参与了临时航道的设计与保施工,在临时航道的建成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刚一见面,谢华东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但那大男孩般的微笑之下,不知不觉流露出的却是严肃与认真,责任与柔情。当谈及关于港珠澳大桥临时航道工程时,谢华东先反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修建海底隧道不?”紧接着他便自问自答到,“主要是考虑到轮船与飞机的通航需求,伶仃洋上的出海航道是全球最重要贸易航道之一,目前达到15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将通航20万吨级集装箱船和22.5万总吨的豪华游轮,并预留30万吨油轮通航要求,如果建成大桥那就需要修建一座桥面高度超过80m,桥塔高度达到200m的超级大桥,将超过香港机场航线上航空限高的要求。”世界级海底隧道便因此诞生了。

    海底隧道的修建与临时航道是密不可分的关系。2010年12月21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按照整体计划,海底隧道开工之前的岛隧补充勘察作业和接下来的基槽开挖、碎石机床铺装、沉管安装等工作都将占用主航道,而此期间过往船舶经过施工水域时,只能从主航道上转换到临时航道。为了确保主工程顺利施工,必须在2011年4月10日前,把临时航道建设完成。看起来只是一条临时航道,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航行路线、航行条件、航行安全、航道尺度等等,都要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让谢华东记忆犹新的便是当时进行临时航道平面布置时因为限制因素众多而面临的“左右为难”的窘境。

    首先,在拟建隧道上游仅仅1.7公里处,有一条穿越广州港出海航道伶仃航道段的、重要的崖13-1海底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用于给香港的一座燃气发电厂提供燃料,而这座电厂的发电量占到了香港总用电量的1/3,因此一旦这条海底天然气管道出现故障,不仅会对香港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将造成重大的政治影响。并且由于这条天然气海底管道沿线的埋深是不一致的,只有在穿越广州港出海航道的500米范围内埋深较大,其他区域的埋深都不满足大型船舶航行要求,所以临时航道必须且只能从这个500米宽的“关口”中通过。

     其次,在崖13-1海底天然气管道上游约1.1公里处,就是铜鼓航道与广州港出海航道的交汇点,改线后的临时航道必须同时与两条航道进行合理的衔接,与此同时还必须面对船舶在短距离内进行连续转向的难题。

     第三方面,在海底隧道沉管作业施工时影响到的水域面积较大,所以在隧道施工水域,临时航道东边线与主航道西边线之间的距离必须在600m之上,这样才能保证临时航线使用时不会受到沉管施工的影响。

     第四方面,由于航线调整可利用的水域非常有限,在主航道东侧附近不仅有一条海底电缆和No.23DY油轮作业候泊防台锚地,还有龙鼓西航道、西侧有拟建西人工岛、南侧是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区、北侧是崖13-1海底天然气管道,这可谓是“四面楚歌”。

    就是在这样一个方方面面都受到诸多限制的狭窄水域范围内要进行航道的临时改线,不仅需要满足极为繁忙的相关港口到港大型船舶的安全航行要求,而且在隧道施工期间还要进行临时航道和原主航道的数次转换,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在此时正考验着他和他的同伴们。

    对于这样的难题,需要的是权衡与研究,更需要经验和实际的碰撞。经过反复考量,最终,谢华东建议把临时航道布置在主航道西侧,并将整条临时航道分成了几段,其中最难处理的是航道转折处,在临时航道与原来航道的衔接处和临时航道中的转折处等关键地方,如果转向角度过大,会影响船舶航行安全。而如果转向角度过小,临时航道东边线与主航道西边线之间的距离又无法满足隧道施工要求,或者将对崖13-1天然气管线造成破坏。所以每个航道转折处都必须做到精准与恰当。

     细节决定了成败,即使在如此窘迫的水域条件和巨大的时间压力之下,临时航道工程最终仍然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而且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临时航道与主航道之间顺利完成了数次转换,在船舶航行平均密度达到100多艘次/天的繁忙航线上,没有因航道的临时改线发生任何船舶交通事故,实属不易。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正如谢华东工程师轻描淡写所讲的那样,“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对海上的情况已经特别熟悉了,即使不在现场,脑海中也能想象出航道的模样。”更为重要的是那份坚持,那份认真和严谨。  

踏实 优秀的水之子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还是厨具都挂着纸片,每片纸上都记录了一些美妙的词汇,他把纸片放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为的是每时每刻都随时记诵,杰克.伦敦正是这种对语言和素材的不断积累,才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写出象《热爱生命》、《铁蹄》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成功需要积累: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成绩。

    1993年从河海毕业之后,谢华东便来到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并于1998年起任航道设计研究室副主任,一步一步地扎实前进。2002年调至中交四航设计院工作,历任总图室主任工、主任、部门副总工、公司副总工。对于平时工作,谢华东也有自己的原则,“设计无止境。一个设计项目,也许可以三个月做完,但是即使做三年,也可能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不管时间如何,都必须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经验是规范的总结,只有在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工程项目之后才能拥有如此丰富的经验。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港口航道工程的设计、咨询工作,参加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航道工程。其中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烟台至大连铁路轮渡港口工程、深圳港蛇口港区三突堤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一期工程等项目在行业内均具有一定影响力。作为项目经理或主要负责人完成的工程项目获得过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共8次,其中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1次,部级优秀设计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部级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2次,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次;他也是交通运输部行业规范《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修订)和《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设计规范》(制定)的主要参与人之一,目前作为副组长正在开展交通运输部《海港锚地设计规范》的制定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一切都离不开恒心和坚持,任何微小的量变,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最终必将导致质的飞跃。正如谢华东所说,“平时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爱好,以工作为乐趣,以踏实为能力,以坚持为动力。”一个人若能脚踏实地,每天取得一点成就,持之以恒,天天向上,就一定能积小胜大胜,变平庸为神奇。

温暖 甜蜜的河海情

谈到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河海,谢华东工程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1985年的暮春,那时候他正在读高三,努力奋战高考。偶然的一天,他的同学收到一张学长寄来的明信片,刚好他也在现场,那个同学便将明信片递给了他看,于是明信片上的“河海大学”四个字就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而就从那时起,河海大学成了他的梦想,而他与河海的不解之缘也就从此刻便开始了......

 第二年,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南京,来到了河海大学,那年他还未满16岁,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独立生活。

四年的大学生活,他说他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其中便有一件事让他永远刻在了脑海里,时不时回味品尝,时不时感慨如昔。

    那是一个冬日,来自福建贫困家庭的他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寒冬,在那样的冬天,他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那时的生活并不像现在这样好,也并没有条件去买新衣服,只能将就着熬过去,熬过整个冬天。一天晚自习后,回到寝室,室友拿出一件自己的棉衣出来送给他,嘴里还念着,“这是我原来穿的衣服,我有新的了,这件不准备穿了,你看看你能不能穿,不能穿反正也是扔了。”看着那真切的眼神,他被深深感动了。最后,他收下了这件厚厚的棉服,收下了河海同窗的深厚情谊。这样的事情还发生了不止一次。每当说起这事,谢华东的心里都暖洋洋的,温馨、感动、幸福……一切美好。

    谢华东讲给我们听的时候,红红的眼里泛着泪水,声音也变得极为低沉和哽咽,他说,“其实,都怪当时年纪太小了,直到研究生阶段才明白这件事,在当时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年代,没有谁会有了新衣服就将旧衣服扔了的,那只是想送给我衣服而又想不伤害我自尊的一个借口,况且那些衣服也不旧。”那些衣服陪他度过了整个大学时光,即使后来参加工作了,他仍然带着那些衣服,舍不得丢弃......

    在河海读研究生时,导师对他也特别好,那时候教师的收入普遍不高,但老师还是经常将他们几个学生叫去家里吃饭,经常询问他们生活上的问题,嘘寒问暖,找工作阶段导师还亲自给用人单位写了推荐信。他说:“导师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仁慈的父亲,传授给我知识的同时,也教我做人做事的原则。”

    总有人说,在学校的那段时光会是你这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离开了学校,再也见不到那如梦一般的场景——明亮的图书馆、书声琅琅的教室、时常需要占座的自习室、人来人去的操场、丰富的校园活动......那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离开学校是什么感觉,还总是以为老师和同学是生活的常态,但当你离开这所寂谜的白塔之后,那些曾经发生在学校里面的事,只能成为你梦中的归属......

    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竣工了,谈到此处,谢华东脸上全是满满的自豪感,“这项工程的竣工,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我不仅为我们院里所有参加人员自豪,也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同事谈到对于他的印象时,告诉我们,“你们应该找谢总多聊聊啊,当初我的一个海上航道工程遇到了难题无法攻克,就是找他帮助后,才最终完成。谢总这个人,他不擅言谈,但却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还乐于助人。”谢华东不善言辞,却做过许多不平凡的事;他严以待人,也诚以待人;他严以做事,也乐于成已。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许便是最好的形容!(文/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