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切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河海大学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切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一、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2004年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以学院为单位制订了详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其特点一是使师资规划与学科、平台、专业及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二是做到目标实事求是、重点突出明确、措施踏踏实实、政策科学有效,三是特别强调教师个体能在规划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做到“规划到人”。
二、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贯彻“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得快”的基本思路,做到“眼界宽、判断准、信息畅、速度快、配套全”,进一步完善“河海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每年投入500万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实行“一站式”服务,强化人才引进后的跟踪、培养。不仅注重引才,同时重视“借智”,使9名“双聘院士”在学科建设、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13名“河海特聘教授”建立了合作教授制度,配备了固定的学科梯队和专门的助手,强化了合作稳定性、计划性,将发挥“河海特聘教授”作用落到实处。
三、促进拔尖人才成长。学校遴选一批基础扎实、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实行动态跟踪,全方位培养。为他们进行职业生涯咨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国家层面重大项目上压担子;利用岗位聘任,以他们为核心组建学术团队;有意识安排他们担任双聘院士的助手,接受大师的学术、为人、治学等熏陶;为他们创造宽松环境,设立“绿色通道”;实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滚动培养。
四、强化师资队伍补充。校院配合,主动出击,到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地区现场宣传招聘;在毕业生选拔上做到一定的“提前量”,由人事处将他们安排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或从事“三助”工作,以提高选拔质量;加大学院对博士研究生引进的决定权,提高引进效率;不断扩大人事代理制的范围,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目前,学校正通过多种媒体面向国内外积极招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博士。
五、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政策引导,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和知名学者那里做访问学者;通过有计划的“双语教学”教师培训班、WSK培训班等,提高青年教师外语水平,扩大“双语教学”课程开设面;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进行培养与再提高;大力推进“博士化工程”,降低审批门槛,加大支持力度,规范合同管理,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特别对报考名校名师的给予全力扶持。
六、推进 “国际化工程”。利用“211”工程二期投入,设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专项资金”,每年资助10名左右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1年;利用学校与法国里尔大学、荷兰德尔夫特大学等合作关系,提供教师更多进修机会;设立“国内外学术会议资助”专项经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江苏省的相关资助项目,多途径选拔教师出国进修,近两年,我校每年都有十多位教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
七、配套相关政策体系。以实施新一轮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方案为契机,引导团队建设,创新教师队伍组织模式,强化业绩津贴,向高水平高质量成果倾斜;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学院、部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具体职责,把人才引进、培养和发挥作用作为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考核的主要指标;总结上一轮聘任考核经验,修改教师业绩评估体系,降低管理重心,加大对“质”的考核力度,完善“绿色通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