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仪祉先生 做新时代“江河赤子”

来源:发布时间:2002-02-20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李仪祉先生120周年诞辰。李仪祉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水利工程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奠基者。先生学贯中西,倾其毕生精力,融东西方学理于一身,开创了当代的中国水利事业,成为中国治水史上的一尊里程碑。先生有功于华夏土地,先生有功于中华民族,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缅怀。

  李仪祉先生既是当代中国水利事业的拓荒者,也是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事业的拓荒者。众所周知,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事业是以1915年创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在的河海大学)为起点的。李先生不仅是这所学校的创建者之一,更是这所学校物质和精神的奠基人。在今天这个隆重的会议上,请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也代表河海大学现有的两万七千余名师生员工向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还请各位允许我用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与大家一起共同缅怀李仪祉先生对于“河海”作出的主要贡献。

  李仪祉先生成就中国水利事业的开端始于“河海”。

  “河海”的诞生,是时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张季直)先生自1913年起,多方奔走呼号、反复吁请、四处活动、倾力主张而催生的。当校址、经费等项初具眉目后,师资问题就成为困扰张謇先生的一道难题,鉴于国内水利人才奇缺,张先生顺应当时的潮流,萌动过请外国教授任教的想法,但囿于校舍是临时租用的、经费也只有两万元区区开办费,焉能延请外国教授?一时陷于师资的困境。适逢李仪祉先生治学德国专攻水利学成归来,结识留美归国、学习电机工程的许肇南先生,二人面见张謇,陈述对于实业和教育的理想。对于张謇先生来说恰逢及时雨,大喜过望,立即于1915年1月9日发布许肇南先生为学校主任,并由许先生延请李先生为教务长。两人立即着手领导整理校舍、聘请各科教师。李先生编制教学计划、向国外订购教材和仪器。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河海”于1915年3月15日就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李先生作为教务长,不仅要编制所有课程计划,还要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他兼任过进德部主任、出版部主任、研究部主任等职,并于校长(校主任)外出或病假时代理校务,他先后教授过水工结构、机械、力学、数学、道路工程、地质、地理、德文等课程,是学校中兼职最多、授课最多的教授。在这繁重的工作间隙,对于中外治河书籍穷搜博览,所得的书籍一部分捐献给图书室,一部分常用于学生的学习或体育优胜者作奖品。先生感于教学设施的空白,多方搜集建筑材料样品、地质矿物标本,亲自设计监制了一批水利工程建筑物、交通建筑物、施工机械等模型,创建起学校的陈列室供直观教学用,所有山谷水库、重力坝、拱坝、土坝、溢洪道、水电站、船闸、灌溉区域的模型应有尽有,开创了模型教学的一代风尚。李先生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崇尚实践出真知,不仅安排和带领学生经常到国内各大江河查勘学习,还利用假期进行自行查勘,所历过程皆写成笔记,充当学生的课外读物。李先生学习于西方,但不迷信于西方,首创用国语讲课,结合中国的水利实际问题,率先编写中文教材和讲义,并在校内大力倡导各科教师都编写中文教材,催生了我国第一批水利高等教育中文教科书。李先生在“河海”七年多时间,不仅用心血灌溉了“河海”,也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形成“综合治水”思想起到了理论上的奠基作用。

  李仪祉先生堪称一代师表,是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界的先驱与楷模。

  李先生重视教育的科学性,不仅在课程编制中遍设水利学科的各门课程,还编排了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以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他不仅身体力行“河海”的教育方针,即“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智识”;还把国文和经济学列为必修课程,他认为工程师要写各式报告、编制工程预算,不学这些课目怎能担起责任。先生兼任进德部主任,掌管稽核学生品行之优劣,有指导良善习惯之责任,他不仅事事认真,从不苟且,更注重育人,强调素质教育:一方面开办“周末讲座”,聘请来往名流来校演讲、或由教师主讲,其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地质、数理、史地、文化、艺术、哲学、宗教各个方面,以拓宽学生视野,感悟人生;另一方面制作“修省录”(也就是专用笔记本),每位同学发两册,供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及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抒意见之用,每周轮番交校长报阅,一些精彩的“随感录”还被推荐刊登在《河海周报》上,以供众览,促使学生提高文字表述能力,开拓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可谓一举数得,在今天都极有借鉴的价值。李先生兼任出版部主任,掌管学校的出版规划,由编辑承出版部主任之命编辑各项出版稿件。李先生把校报、校刊也作为讲台,不仅亲自撰写了大量的考察笔记、论文,还撰写了大量的“小文章”,以通讯的方式就事记事,以随感的笔调叙说事理,给学生以教诲。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先生还采取趣味的办法,以设奖的方式鼓励学生解答数学题。如在《河海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上,李先生在“问题”栏中写道:“兹有一作椭圆法颇有趣,录之如下,读者即其法试推其理,作答案送交鄙人处,首先交卷者赠铅笔一把”,足见李先生循循善诱之法。就是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李先生亦是关怀备至。特科毕业生陈方洪寄来《海宁塘工情形》一文求教,李先生不仅认真审阅,还利用机会亲自到海宁实地勘查了一番,才动笔写出了近两千余字的书面意见,并绘制了各种方案的草图,指出:“为治钱塘河道,求其大通舟楫,自认筑建为定则,但此题甚大,须更加以多方调察,始可论断”。此例可见李先生诲人不倦的事迹。李先生执掌“河海”教务七年,不仅为“河海”的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更是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拓开了道路,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我们“河海”今天的宝贵财富,他的高尚品格和大师风范已经成为我们“河海”人效法的榜样。

  李仪祉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将与“河海”同在。

  李先生以他热爱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毕生为水利事业奉献,锲而不舍,不辞劳瘁。尽管由于当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先生的生平所志大都化为泡影,就是先生亲手创建的“河海”也曾流离飘泊,但是,先生亲自培养的学生们继承了先生的理想,光大了“河海”的精神,张闻天、沈泽民等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翻身解放奉献了一生,这是“河海”永远的光荣;须恺、汪胡桢等科学家为了中国的水利事业奉献了一生,这是“河海”永远的骄傲,先生您可以笑慰于九天苍穹。

  今天的“河海”,在党的国家的关怀下,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已经为中国培养了六万多名的水利人才,分布在神州大地的每一条江河上,他们都是您理想的继承者。

  有一句谚语说:时间割不断岁月的记忆。李仪祉先生对于“河海”的创建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永远铭记在“河海”师生的心中,李先生对于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思想是“河海”事业的宝贵财富。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学校把对于李仪祉先生的思想和业绩的研究作为正式的研究项目立项,组织相关人员系统地、深入地了解、学习、研究李先生,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介绍先生生平、思想和业迹的课程,向“河海”的后人们介绍这位“江河赤子”,发扬光大先生的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精神,为新世纪的中国水利去立德、立功、立言。我们还打算在今年开学初组织师生员工观看《江河赤子》,并开展一次征文活动,让先生的精神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亮,泽福后人。我们建议中国水利学会设立李仪祉先生生平、业绩的研究组织,在更加宽阔的层面上,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让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永驻“河海”,永驻华夏大地。

  谢谢各位。